
不同年齡階段孩子所需要的心理營養
1、0—3個月
此階段的孩子,更多是用感官感覺來生活的。我餓了,就需要吃到奶水;我渴了,就需要喝到水;我拉了尿了,不舒服了,其他人就需要幫我整理;我冷了熱了,就需要幫我加減衣服和被子。呵呵,我才不管其他人怎么樣,他們要以我的需要為己任,全面呵護我的需要。
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營養是:(1)無條件接納。(2)NO.1 in life(生命中至重)。此階段的心理營養更多是媽媽給予的。在生養孩子后,媽媽體內就分泌兩種物質,一種是荷爾蒙,在奶水中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另一種是本體荌,會讓媽媽有滿足感:怎么看自己的孩子都是最美最偉大的,這種物質三個月后就會消失,這樣來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因為不是所有的媽媽都分泌這兩種物質,如果孩子得不到,他就會用一生的時間,去尋覓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這個需求,也許一生未果,也許很幸運能找到。有更多的人會利用良好的婚姻來滿足自己的這個需要:碰見一個愛自己接納自己寬容自己的人,婚姻除了滿足性和生命延續的過程,更多也在尋找自己一直缺失的感覺。您可以想想我們當初戀愛時的感覺就可以,那一定是這個人就是無條件的滿足我的人。
2、4個月—10個月
在生理上,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慢慢要學會爬行。爬出去爬回來---主動選擇離開,需要安全時自己就會爬回來。此時心理營養是媽媽要允許他爬出去爬回來,很自然的離開,很自然的回來。如果媽媽自己沒有安全感,她在此時期最恐懼。如果這個階段的心理營養沒有被滿足,就會導致孩子有分離焦慮,例如進入幼兒園或者新環境,有異常表現;談戀愛失戀,情緒反應大甚至自殺。
3、10個月—16個月
孩子在生理上開始會走,父母要支持他去冒險,如果此時得到媽媽支持和照顧,孩子就會獲得實際安全感和心理安全感。孩子將來不會怕陌生人,并且愿意去探險、膽子大,但不是不要命的那種!因為他知道哪里安全哪里危險。
4、16個月—2歲
“可怕的兩歲”,這個年齡階段最難教養:一面是非常的依賴,一面又非常的獨立,經常說不要。這是鍛煉孩子對自己負責任的時候,不要的時候要為自己的決定去承擔后果。例如不吃飯,好,就餓你一頓,呵呵,孩子可能不會為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我們該怎么做?心疼孩子就放棄自己當時的決定,這就是溺愛,我們的做法是:溫柔的堅持!這個需要力量和決心,所以這個階段的媽媽會覺得自己特別的累,這就需要爸爸的支持!
5、2歲—3歲
穩定自我的建立。這個階段的孩子要形成這種認識:我有時看不到媽媽在,但我知道媽媽的愛在。玩的游戲是:捉迷藏。這個時期需要一個過渡性的重要他人出現,要求是溫暖的,安全的,有毛的,柔軟的,比如毛絨玩具、抱枕、小被子、衣服都可以。這是健康心理的表現。如果一直依賴媽媽,不分床才可怕,孩子永遠在心理上長不大!
0歲—3歲這個階段,如果孩子獲得了被充分接納,學會安全,懂得該分開就分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有穩定自我形象的心理營養,他們就很快適應新環境,社會化速度快!這個階段的孩子更需要媽媽的照顧支持和幫助。如果缺乏心理營養,一遇到給他心理營養(也許有意也許無意)的人,他會立即被吸引,比如早戀。這和如果三天沒喝水,見到水不管臟不臟就喝;如果七天沒喝水,見到水不管有毒沒毒就喝一樣的道理。
安全感的來源:
(1)爸爸媽媽夫妻關系穩定。即便有爭吵,有沖突,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自己有能力去解決的。
(2)媽媽的情緒穩定,越穩定越安全。媽媽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有的媽媽會認為孩子是惹你有情緒的人,其實這不是真相,也許是其他原因(夫妻等問題),孩子沒有能力和責任幫助媽媽解決情緒問題!
其實人有情緒時一定是找安全的人發的,孩子在承受著社會最底層的情緒垃圾,爸爸在單位,媽媽在單位,甚至夫妻關系問題產生的情緒,如不及時疏導處理,孩子是最終的出氣筒!尤其是媽媽的情緒,孩子吸收更多,不忍心不吸收啊。也許媽媽的焦慮成為孩子的焦慮。
6、4歲—5歲
有了“我”的記憶,人一般有四歲以后的記憶,真正的人類出現,新我:我是誰?我有價值嗎?我可愛嗎?
此時的孩子需要從爸爸身上獲取這些心理營養,所以變得跟爸爸親近,喜歡爸爸,F在的媽媽就很落寞,感覺自己的孩子很陌生,曾經粘成一個人似的,現在陌生了,有的媽媽就罵自己的孩子沒良心,可能在心里上不適應很寂寞。
此時需要的心理營養是肯定、贊美、鼓勵、認同。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變得有底氣,遇到挫折時有力量去面對,是孩子心理上是守護神!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1)人生價值觀,(2)自我概念,(3)性別認同。前兩項媽媽也可以代替爸爸做,但需要更多的時間,同時需要一致性表達。性別認同只有爸爸可以做。要對女兒表達:我很高興你是我的女兒(女性認同)女兒16歲之前稱呼女兒為女兒;要對兒子表達:你是我的好兒子,你真像我。行哉J同)。同性戀的出現固然有社會因素,但我們的家庭似乎有更大的責任啊。
7、5歲---6歲
這個階段父母要多和孩子在一起相處,起到家庭模范作用,具體包括:①如何處理生活上的難題,方法及態度。②如何處理人際關系。③如何處理情緒。這個模范可以幫助他解決:當我碰到問題時,我怎么辦?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辦?我與別人的意見不同,我怎么辦?告訴他如何管理他的情緒,如何處理他的生活中的問題,他需要學習,而這份學習來源于一個模范。
8、7歲以后
7歲以后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是尊重、信任、自由選擇。
9、13—15歲
這個階段是父母給孩子最后一次補充心理營養的黃金年。因為孩子在12歲之前缺失的心理營養在13—15歲時爆發年,渴求最強烈。
父母的做法是:(1)接納他;(2)重視他:花時間和他在一起;(3)模范:讓他有時間去模仿父母。這樣幾個月,孩子就會有變化。
10、16歲以上
孩子如果超了16歲,調整需要用年來計算。因為現在孩子不信任你,即便你想試圖改變,他也會去試探你,有懷疑。如果可以有肢體接觸:擁抱是接納最好的肢體動作,遭到拒絕也要堅持!
本文由培訓無憂網知曉教育專屬課程顧問整理發布,希望能夠對想在北京學習親子教育培訓的同學有所幫助。歡迎關注培訓無憂網親子教育培訓頻道或添加老師微信:15033336050 注: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http://www.hebeijilong.cn/news-id-13486.html 違者必究!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由培訓無憂網編輯部人員整理發布,內容真實性請自行核實或聯系我們,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親子教育頻道查看更多,了解相關專業課程信息您可在線咨詢也可免費申請試課。關注官方微信了解更多:150 3333 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