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4 11:13:10|已瀏覽:146次
瓦拉赫效應
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教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字上發揮出來。”此后,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構圖,又不會調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難以令人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多數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茍,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建議他試學化學,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天才”一下子變成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 的高才生”。
學生的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強點和弱點,他們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點,使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這一現象人們稱之為“瓦拉赫效應”。
注: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http://www.hebeijilong.cn/news-id-17702.html 違者必究!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由培訓無憂網編輯部人員整理發布,內容真實性請自行核實或聯系我們,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心理咨詢師頻道查看更多,了解相關專業課程信息您可在線咨詢也可免費申請試課。關注官方微信了解更多:150 3333 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