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1 08:41:22|已瀏覽:5247次
可行性研究的內容
決策是否向一個項目技資,就要對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項目投資 決策前對工程項目的一切有關因素進行綜合的、全面的調查和技術經濟研究,從而得出該 項目是否可行的科學分析方法。一項好的可行性研究,應向投資決策者推薦技術經濟最佳 方案。根據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審定(計辦投資[2002]15號)發行的《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2年3月)的規定,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內容為:
(1)項目興建的理由與目標
這一部分主要應說明項目提出的依據、背景、理由和預期目標,即對投資的必要性做 出分析,同時分析論證項目建設和生產運營必備的基本條件及其獲得的可能性,即對項目 建設的可能性進行分析。
(2)市場分析與預測
對項目的產出品和所需的主要投入品的市場容量、價格、競爭力,以及市場風險進行分析預測。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場預測的結論是制訂產品方案、確定項目建設規模所 必須的依據。
(3)資源條件評價
資源系指項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資源,如礦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資源 。項目所需資源的來源、數量、運輸方式、供應條件以及今后發展和開發趨勢等,均是 項目建設的前提條件。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項目在有效期間所需資源及其來源的可靠 性,應作深入調查和科學論證,為確定項目的開發方案和建設規模提供依據。
(4)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
在市場預測和資源評價的基礎上,論證比選擬建項目的建設規模和產品方案(包括主 要產品和輔助產品及其組合) ,作為確定項目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工程方案、原材料燃 料供應方案及投資估算的依據。
(5)場(廠)址選擇
選擇建廠地區,除須符合行業布局、國土開發整治規劃外,還應考慮資源、區域地 質、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四要素。在做方案比選時,應著重論證所選地區在行業政策上 的正確性、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
(6)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
主要研究項目應采用的生產方法、工藝和工藝流程、重要設備及其相應的總平面布 置、主要車間組成及建筑物結構型式等,并在此基礎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他工程量。
(7)原材料燃料供應
對項目所需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和燃料的品種、規格、成分、數量、價格來源及供應 方式,進行研究論證,以確保項目建成后正常生產運營,為計算生產運營成本提供依據。
(8)總圖運輸與公用輔助工程
在已選定的場址范圍內,研究生產系統、公用工程、輔助工程及運輸設施的平面和豎 向布置,以及工程方案。
(9)環境影響評價
按照國家現行規定凡從事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都必須執行環境影響報告制度。 同時,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環境保護要有專門論述。在項目建設中,必須貫徹執行國 家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規、法律,對項目可能對環境造成的近期和遠期影響,都要在可 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分析,并對其進行評價,并按照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原則 提出防治措施,比選和優化環境保護方案。
(10)勞動安全衛生與消防
建設項目必須確保投產后符合職業安全衛生要求,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 康。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分析論證在建設和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對勞動者和財產可能產生的不安全因素(如工傷和職業病、火災隱患) ,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11)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根據項目規模,項目組成和工藝流程,研究提出相應的企業組織機構、人力資源配置 及相應的人員培訓計劃。
(12)項目實施進度
項目工程建設方案確定后,應研究提出項目的建設工期和實施進度方案,項目建設工 期可稱為投資時期,是指從正式確定建設項目到項目達到正常生產這段時間,這一時期包 括項目實施準備、資金籌集安排、勘察設計和設備,訂貨、施工準備、施工和生產準備、試 運轉直到竣工驗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個工作階段。這些階段的各項投資活動和各個工作環 節,有些是相互影響,前后緊密銜接的;也有些是同時開展、相互交叉進行的。因此,在 可行性研究階段,應科學組織建設過程中各階段的工作,按工程進度安排資金,保證項目 按期建成投產,發揮投資效益。
(13)投資估算
在對項目的建設規模、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工程方案及項目實施進度等進行研究并 基本確定的基礎上,估算項目投入總資金(包括建設投資和流動資金) ,并測算建設期內 分年資金需要額。
(14)融資方案
根據對建設項目建設投資估算和流動資金估算的結果,研究落實資金的來源渠道和籌措 方式,比選推薦項目的融資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應對每一種來源渠道的資金及其籌措 方式逐一論述,選擇融資模式,建立融資結構,計算融資成本,并對融資風險進行分析。
(15)財務評價
根據國家現行財稅制度和價格體系,從項目角度出發,分析、計算項目直接發生的財 務效益和費用,編制有關報表,計算評價指標,考察項目的盈利能力、清償能力等財務狀 況,據以判別項目的財務可行性。
(16)國民經濟評價
以國家利益或社會利益為出發點,按合理配置資源的原則,采用費用效益分析方法, 運用影子價格、影子匯率、影子工資和社會折現率等經濟參數,計算分析項目需要國家付 出的代價和對國家的貢獻,考慮投資行為的經濟合理杠和宏觀可行性。
(17)社會評價
分析擬建項目對當地(或波及地區,乃至全社會)社會的影響和社會條件對項目的適 應性和可接受程度,評價項目的社會可行性。
(18)風險分析
在市場預測、技術方案、工程方案、融資方案和社會評價中已進行的初步風險分析的 基礎上,進一步綜合分析識別擬建項目在建設和運營中潛在的主要風險因素,揭示風險來 源,判別風險程度,提出規避風險對策,降低風險損失。
(19)研究結論與建議
根據前面各項的研究分析結果,對項目在技術上、經濟上進行全面的評價,對建設方 案進行總結,提出推薦方案,并對推薦方案進行總體論證。在肯定推薦方案優點的同時, 還應指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可能遇到的主要風險,并做出方案是否可行的明確結論,提出結論性意見和建議。
注: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http://www.hebeijilong.cn/news-id-20399.html 違者必究!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由培訓無憂網編輯部人員整理發布,內容真實性請自行核實或聯系我們,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結構工程師頻道查看更多,了解相關專業課程信息您可在線咨詢也可免費申請試課。關注官方微信了解更多:150 3333 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