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3 09:55:48|已瀏覽:191次
心理咨詢中的語義分析技術
人際關系中幾乎所有溝通都離不開語言,即使你與對方進行的只是“眉目傳情”等非語言行為的溝通,但要闡述這些行為的意義或者對行為進行描述時, 同樣離不開語言或文本。弗洛伊德設想的無意識是一個充滿著欲望、沖動、壓力、傾向等動力機制的層次。然而,由于我們除了無意識的外在表現——夢、癥狀、神 經性行為——所提供的語言材料之外,并無通向無意識的任何直接途徑,無意識中的心理內容和動力機制實際上成了可想見而不可觸及的神秘力量。因此,對無意識 的了解更多地表現為對話語的分析,語言在心理咨詢特別是分析治療中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性。故而精神分析大師拉康得出一個結論:“無意識就是語言,就是話語”。
拉康的這句話實際上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簡潔的關于無意識的理論,道出了語義分析的重要性與可能性。他認為:既然我們在處理無意識時所遇到的只是 語言,為什么還要假設別的永遠無法證明的東西呢?夢的語言提供了通向無意識的唯一途徑,我們完全可以運用語言學的規則,例如“隱喻”與“換喻”,遵循著 “能指連環”達到隱藏在后的無意識。而以這樣的方式發掘出來的無意識只可能是一段話與一篇文本。
拉康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是“能指”和“所指”,“能指”即語言表面上的意義及指向,“所指”即語言背后的指向與無意識含義。一個人講話的時候, 常常以一個詞來代替另外一些詞,即在一個詞中可能凝縮許多另外的詞的意義,拉康將其稱之為“隱喻”。例如“小狗”這個詞,可能想表達是“無助、忠誠、乖 巧”等詞語的意義,暗指說話者自己或者他所喜歡的一個人。另一情況是以一個詞帶出另一個詞,從而將一種想表達的意義從一個詞移置到另一個詞身上,這種情況 稱之為“換喻”。總之,由于隱喻與換喻的使用,人的語言就可以避開“所指”而停留在“能指”狀態。語義分析的目的就是通過對語言能指連環——語義的邏輯關 系——的分析,將具有表面意義的詞語還原為說話者無意識的心理意義,即從能指回復到所指。
注: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http://www.hebeijilong.cn/news-id-22897.html 違者必究!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由培訓無憂網編輯部人員整理發布,內容真實性請自行核實或聯系我們,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心理咨詢師頻道查看更多,了解相關專業課程信息您可在線咨詢也可免費申請試課。關注官方微信了解更多:150 3333 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