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5 15:54:47|已瀏覽:334次
親子教育,應該是每個父母心中的頭等大事。但是在實際生活當中,很多父母以為親子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平時多監督好孩子的作業就夠了,但真的是這樣的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那些常見的親子教育誤區,希望可以在親子教育上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讓父母或長輩幫帶孩子通常來說,爺爺奶奶只會把孩子照顧好,滿足孩子的衣食需求,也不會去管到底自己的做法有沒有問題。比如孩子摔倒后,奶奶會趕緊抱起孩子,爺爺會罵:“都怪你,摔了我孫子!”這樣的教育,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推卸意識:什么都是別人的錯,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二、和別人家孩子攀比
有的父母想鼓勵孩子上進,常常對孩子說,你看別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誰誰誰又得了什么獎,這樣是最不可取的。
孩子不是不愿意做好,可能是由諸多原因造成的,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畢竟,父母總是把孩子和別人做比較,只能帶給孩子不滿和痛苦,對于事情本身而言并沒有任何幫助。
三、從小揠苗助長
早期教育對孩子成長具有特殊的意義,但很多家長一味追求其智力開發,1歲就忙著學認字,不到3歲就學起了外語,不遵循寶寶身心發展和智力成長的規律。
其實,會識字、會背詩只是簡單的記憶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商高低。“揠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使孩子負擔過重,產生消極的心理傾向和行為。
四、教育孩子不分場合
父母千萬不要當著別人的面評價、批評自己家孩子,尤其杜絕把那些“陳年舊事”再拿出來說。
父母要常常換位思考,切實顧忌孩子的感受,因為或許父母認為不算什么的事,但在孩子心中則是天大的事。
揭短行為,對孩子內心的叛逆就是一劑催化劑,會激發他的逆反行為。
五、把學校成績當成評判孩子的標準在學校的成績并不代表一切,而各方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所以,培養孩子不能只看中在校的成績,全方位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七、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追求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是正確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譬如學書法、出國。在這種壓力下,親子交流也可能變會成斗爭大會。
要知道,孩子的肩膀是稚嫩的,無法承擔得起父母的千斤重托,作為父母,只需要教給孩子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讓他身心健康地成長,培養他健全的人格,關心他,支持他,這就夠了。
八、保姆式教育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父母會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有的父母從小就怕孩子受任何委屈和意外,從衣食住行到學習活動,父母無一不為孩子安排妥當。
這些在“保姆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在進入高中或者大學以后甚至有可能因為無法適應獨立生活而最終輟學,除了學習別的什么都不會。
所以,家長在親子教育當中不要任何事情都為孩子做,而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本文由培訓無憂網知曉教育專屬課程顧問整理發布,希望能夠對想在北京學習親子教育培訓的同學有所幫助。歡迎關注培訓無憂網親子教育培訓頻道或添加老師微信:15033336050
注: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http://www.hebeijilong.cn/news-id-7857.html 違者必究!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由培訓無憂網編輯部人員整理發布,內容真實性請自行核實或聯系我們,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親子教育頻道查看更多,了解相關專業課程信息您可在線咨詢也可免費申請試課。關注官方微信了解更多:150 3333 6050